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藥用植物庫 > 正文
藿香薊(藥用植物)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wǎng)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nèi)容,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

勝紅薊為菊科植物藿香薊Ageratum conyzoides L.的干燥全草。秋季采收,除去泥土,曬干。產(chǎn)廣東、廣西、貴州、云南。

植物名藿香薊

拼音HuoXiangJi

學(xué)名Ageratum conyzoides L.

別名勝紅薊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合瓣花亞綱

桔梗目

菊科

亞科管狀花亞科

澤蘭族

藿香薊屬

植物形態(tài)

一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有時又不足10厘米。無明顯主根。莖粗壯,基部徑4毫米,或少有纖細的,而基部徑不足1毫米,不分枝或自基部或自中部以上分枝,或下基部平臥而節(jié)常生不定根。全部莖枝淡紅色,或上部綠色,被白色塵狀短柔毛或上部被稠密開展的長絨毛。葉對生,有時上部互生,常有腋生的不發(fā)育的葉芽。中部莖葉卵形或橢圓形或長圓形,長3-8厘米,寬2-5厘米;自中部葉向上向下及腋生小枝上的葉漸小或小,卵形或長圓形,有時植株全部葉小形,長僅1厘米,寬僅達0.6毫米。全部葉基部鈍或?qū)捫ㄐ危鋈}或不明顯五出脈,頂端急尖,邊緣圓鋸齒,有長1-3厘米的葉柄,兩面被白色稀疏的短柔毛且有黃色腺點,上面沿脈處及葉下面的毛稍多有時下面近無毛,上部葉的葉柄或腋生幼枝及腋生枝上的小葉的葉柄通常被白色稠密開展的長柔毛。頭狀花序4-18個在莖頂排成通常緊密的傘房狀花序;花序徑1.5-3厘米,少有排成松散傘房花序式的?;üiL0.5-1.5厘米,被塵球短柔毛??偘姞罨虬肭蛐?,寬5毫米。總苞片2層,長圓形或披針狀長圓形,長3-4毫米,外面無毛,邊緣撕裂。花冠長1.5-2.5毫米,外面無毛或頂端有塵狀微柔毛,檐部5裂,淡紫色。瘦果黑褐色,5棱,長1.2-1.7毫米,有白色稀疏細柔毛。冠毛膜片5或6個,長圓形,頂端急狹或漸狹成長或短芒狀,或部分膜片頂端截形而無芒狀漸尖;全部冠毛膜片長1.5-3毫米?;ü谌?。(《中國植物志》)

生境分布

原產(chǎn)中南美洲。作為雜草已廣泛分布于非洲全境、印度、印度尼西亞、老撾、柬埔寨、越南等地。由低海拔到2800米的地區(qū)都有分布。我國廣東、廣西、云南、貴州、四川、江西、福建等地,有栽培,也有歸化野生分布的;生山谷、山坡林下或林緣、河邊或山坡草地、田邊或荒地上。在浙江和河北只見栽培。(《中國植物志》)

主要價植

在非洲、美洲居民中,用該植物全草作清熱解毒用和消炎止血用。在南美洲,當?shù)鼐用駥τ迷撝参锶葜螊D女非子宮性陰道出血,有極高評價。
此種別名很多,廣東稱咸蝦花、白花草、白毛苦、白花臭草,云南稱重陽草,貴州稱膿泡草、綠升麻,廣西稱臭爐草。云南保山又叫水丁藥。我國民間用全草治感冒發(fā)熱、療瘡濕疹、外傷出血、燒燙傷等。(《中國植物志》)

原標題:藿香薊
詞條標簽:藿香薊勝紅薊

  • 植物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
  • 生境分布生境分布
  • 藥用價值藥用價值